六、纳尔塞斯指挥哥特战争的准备及其远征行动(549~552 A.D.)

查士丁尼对和平的呼吁充耳不闻,但同时也完全忽略了进行中的战争,他的热情因怠惰的性格而无法坚持,使人感到失望。皇帝这种有益于国家的昏睡姿态,被维吉利乌斯教皇和塞特古斯大公唤醒。他们出现在宝座前,用上帝和人民的名义向他恳求,要重建征服和解放意大利的伟业。他在选择主将时,既展现出摇摆善变的态度,也表现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一支舰队装载着军队,发航前往救援西西里,这支军队在利贝里乌斯的指挥之下,但是考虑到年龄和经验的条件后,在抵达海岸之前阵前换将。谋逆分子阿塔班从囚犯擢升至要职,取代利贝里乌斯的位置,真心以为他会抱着感恩图报的心理,发挥骁勇善战的气概,坚定忠诚不贰的信念。贝利萨留憩息在桂冠的光辉之下,主力部队在意大利的作战,必然由皇帝的侄儿日耳曼努斯负责指挥。日耳曼努斯的位阶和功绩因宫廷的猜忌而长期受到压制,狄奥多拉甚至侵犯到他作为平民的权利,无论是他儿女的婚事还是兄弟的遗嘱,都不容他置喙。虽然他的领导不仅光明磊落而且无可指责,获得国内外一致的信任,却引起查士丁尼的不快。

日耳曼努斯的一生是绝对服从的最佳典范,他用高尚的态度和诚挚的语气,拒绝滥用他的名义和职位参与赛车场的党派之争。他那率真无邪的笑容能够缓和严肃诚恳的作风。他视钱财如粪土,尽量帮助贫穷的友人。他的英勇过去已经通过战胜多瑙河的斯拉夫人和阿非利加的叛徒而得到证明,一开始传出他的擢升就给意大利人99lib•net。”

日耳曼努斯逝世后,传来很奇特的消息,说罗马军队要交给一名宦官来指挥,听到这一消息的民族都喜笑颜开。纳尔塞斯(普罗科皮乌斯对于第二次哥特战争和纳尔塞斯的胜利,提到整个发展的状况,场面真是伟大壮观!塔索一直在构思要写出6首叙事诗,但是对于意大利到底是为贝利萨留还是纳尔塞斯所征服,始终感到犹豫不决。)是少数身遭不幸,却能使世人不会轻视和仇恨宦官的人,衰弱而矮小的身材掩藏着政要和武士的心胸。他在年轻时靠着织布谋生,照顾各种家务工作,服侍奢华的女性,虽然忙得毫无空闲,还是在暗中锻炼天赋的才能,保持英勇和敏捷的习性。一个无缘接触学校和军营的局外人,在皇宫里学到如何去掩饰自己、奉承上官和说服别人。等到他有机会接近皇帝,查士丁尼带着惊奇和愉悦的心情,对他的寝宫总管和财务长言听计从。(自从纳尔塞斯肯定地表示自己不是佩萨美尼亚人以后,他的家乡在何处没有人知道。保罗·沃尔尼弗里德称他的出生地为查图拉里乌斯,马塞利努斯给他加上库比库拉里乌斯的名字。在萨拉里亚桥发现了一处碑铭,列举他的头衔是前执政官、前禁卫军统领和库比库利大公。狄奥多西用来抑制宦官的法规早已废止或失效,但是罗马人愚蠢的预言还是活力充沛地流传了下去。)纳尔塞斯曾担任多次使臣,他的才能得到发挥和改进。他率领一支军队到达意大利,获得战争与当地状况的实际知识,竟能与贝利萨留的军事才具分庭抗礼。在他回到君士坦丁堡的12年以后,皇帝又要借重这名宦官,去完成罗马第一名将尚未完成的征战。他并没有为虚荣心理或好胜争强所眩惑,而是提出严正的要求:除非获得足够的部队,否则他不会拿自己的声望和君王的荣誉冒险去孤注一掷。查士丁尼同意了嬖幸的要求,同样的要求如果是对那位英雄人物贝利萨留则可能会加以拒绝。

哥特战争死灰复燃,准备工作不会有失帝国古老的尊严。国家金库的钥匙交到纳尔塞斯的手里,可以尽其所有来囤积军需、征召兵员、采购武器和马匹、支付积欠的薪饷、收买逃兵和难民的忠诚。日耳曼努斯的部队仍然保持完成战备的状况,驻扎在萨洛那周边地区,期待新任首长的莅临。宦官纳尔塞斯的轻财重义为世人所知,不惜花费巨款编成本国臣民和同盟国家的混合军团。伦巴第国王(沃尔尼弗里德是伦巴第人,带着自满的样子记录他的同胞对帝国的救援和服务,并且很光荣地被遣散回家。我倒是感到很惊奇,奥波因是一位黩武好战的国王,竟然不是他在领导这些臣民。)除了恪尽条约的义务,还全力予以支持,愿意出借2200名最勇敢的武士,连同3000名好战的随从;3000名赫鲁利人是马上战斗的骑士,听从本国酋长费勒穆什的指挥;出身贵族的阿拉图斯领导由罗马人组成的老兵队伍,采用罗马的作战方式和训练要求;达吉斯特乌斯从监狱里被释放出来指挥匈奴人;名声显赫的科巴德是前后任波斯国王的孙儿和侄子,他戴着王室的头巾领导忠心耿耿的同胞,这些人要与君王同进退。(科巴德如果不是骗子,那他就是瞎眼国王扎美斯的儿子,别人同情他的遭遇,救他出波斯,后来基于策略、自负和慷慨的动机,让他在拜占庭宫廷接受教育。)

纳尔塞斯不但建立起权威,更受到部队的爱戴,率领一支旌旗招展的大军从菲利浦波里斯(译注:菲利普波里斯得名于亚历山大的父亲,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二世,现在的名字是普罗夫迪夫,保加利亚第二大城市。)到萨洛那,再沿着亚得里亚海的东部海岸一直到意大利的边界。他的行程受到妨碍,东部无法提供能运输如此多人员和马匹的船只。在一片混乱之中,法兰克人趁机吞并了威尼提亚大部分地区,拒绝让伦巴第人的友军有自由通过的权利。特亚斯带着最精锐的哥特军队,据守维洛那这个要点,指挥官运用高明的作战技巧,使得邻近地区遍布砍倒的林木和泛滥的洪水,让罗马的军队在此地寸步难行。(在奥古斯都时代以及整个中世纪,从阿奎莱亚到拉文纳都是一片荒野,只有森林、湖泊和沼泽。在人类征服自然,筑堤排水以后,才被开垦成为农田。)纳尔塞斯感到极为棘手,只有听从一位很有经验的军官的建议,罗马大军沿着海岸很审慎地前进,看上去却像是草率的行动。舰队在行军纵队的前方,不断在河流的河口处构建舟桥,像是提马弗斯河、布伦塔河、阿迪杰河和波河,全都注入亚得里亚海,然后到达北部的拉文纳。他在这座城市休息了9天,将散布在意大利的军队全部集结起来,向着里米尼进军,接受狂妄敌军的挑战。